四百五十一章 殿上真相(两更合一更)(2 / 2)

大明文魁 幸福来敲门 2411 字 1个月前

林延潮道:“翻案确实是廷尉所为,至于下官当时不过是向廷尉递了一份鸣冤的状纸而已。“

何宽听了身子一震,上前一步向林延潮问道:“那状纸是你写的?“

林延潮行礼道:“回何廷尉的话,确实是在下所写。“

何宽闻言顿时哈哈笑着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本官明白了。“

见何宽这么说,百官更糊涂了,你明白了,老夫还不明白呢。

小皇帝更是一团雾水呢,此刻心底犹如百爪抓心,但又不好发问,否则别人懂,朕不懂,这不是有伤天子的圣明吗?

幸亏严清身为刑部尚书,脑子还是十分清楚的。但见严清目光一转,当下向林延潮喝道:“林修撰,你说鸣冤的状纸是你写的,但是何廷尉方才说审琉球船民案时,你不过是一名生员,生员私谋诉讼,按律例需革除功名,你难道不知吗?“

听严清几句话,说得寒气逼人。身为掌握大明刑律的大秋官,当堂这么质问一名官员,胆小一点都要吓尿了。

但百官也是顺着严清所言想到,林延潮身为生员私谋诉讼,当然是违法的。林延潮若是帮了琉球船民,就是知法犯法,若是没有,就是当殿欺骗所有人。

严清果真厉害,一下就抓住了破绽,真相马上水落石出了。

林延潮思索了片刻于是道:“正如大秋官所言,下官也是明白,身在黉门,片纸不如公门,下官当时私下起草诉状,有不得已的情由。“

“林修撰,仔细说来,圣驾之前不可有丝毫隐瞒!“严清板着脸言道。

“是,当时下官凑巧闻得此事,这些琉球船民乃是当年太祖为便于琉球入贡,派至琉球修建贡船的船工后裔。这些船民,虽长于异乡,生于异乡,但都是我华夏血脉,与我等同文同种,岂能见死不救。“

“下官当时虽为生员,但也不可见冤而不鸣,白白看船民送命,故而不得已写下状纸呈给廷尉鸣冤。“

严清点点头又向何宽问道:“那么廷尉是否据状纸所言,这才审理此案?“

何宽道:“不错,本案本由福州府审理,若非这份状纸程文上控,本官或许不会知晓,治下出了这等冤案。“

听完林延潮这一番话,众人这才将此案来龙去脉弄清楚。林延潮之所以从来不提及此事,乃是为了隐瞒当年身为生员时,往衙门递状纸,这要被揭发出去,是要丢掉功名的。

于是严清点点头道:“陛下,此案已是水落石出。林修撰,当时身为生员,却私递状纸于公门,此乃明知故犯,微臣恳请陛下裁定!“

严清如此说完,局势顿时一变,林延潮救下船民之案非但无功,反而要因此治罪。

若是说这话的人,是别人,而并非是严清。恐怕几名朝臣就要站出来替林延潮说话,说严清处事不公了。

但偏偏下这定论的人,是刑部尚书严清,而不是别人。要知道严清是朝堂公认的处事公允,为人正直的官员。

他既是这样说,肯定不是出于私心,而是就事论事。

众官员不敢说话,而是频频目视张居正,此刻唯有他出面才有资格驳倒严清。但是张居正却丝毫没有这个意思。

严清公正林延潮也是知道的,这位刑部尚书,当初在殿试,会试时多次秉公直言,向天子,向申时行保举自己的文章。

若不是这样他的文章,很可能在会试时就被何洛书刷掉了。林延潮中了状元后,还私下登门到严清府上道谢,结果却被告知,老夫这么作只是为国取材,不是出于私心,若是你有心,就努力为国家尽忠,就算对老夫报答了。

然后林延潮华丽地吃了一个闭门羹。

所以对严清最后的论断,林延潮以沉默表示接受。

听了林延潮这话,琉球使者忍不住道:“陛下,臣有一言。“

小皇帝听了脸色肃然道:“琉球贡者不必再说,朕知你要说什么。“

在锦衣卫的逼视下,琉球使者,只能无奈地退至席上。这一次宴席上,他本想在这一次郊祀庆成宴上说出此事,为林延潮挣得名声,让他得到天子的赞赏,没有料到反而令林延潮获罪,这令他心底的内疚之情,简直无以复加。

若是林延潮因此被明朝皇帝革职,那么他唯有以死谢罪了。

小皇帝看向林延潮问道:“林修撰对严卿家所言,可有异议?“

林延潮垂首道:“大秋官明察秋毫,微臣无丝毫异议。“

众官此刻都为林延潮捏了一把汗,如陈思育,何宽心想若是天子真要责怪林延潮,那么少不了他们也要为林延潮求情了。

但见小皇帝开口道:“林修撰,你可知方才陈词时,有一句话说错了吗?“

林延潮道:“臣恳请陛下明示!“

小皇帝缓缓道:“你不知错在哪里,那朕告诉你,你说琉球船民乃我汉家后裔,与我们同文同种,故而不能见死不救,这才明知犯法,亦要出头为琉球船民鸣冤!“

众官员心底纳闷这句话错在哪里呢?

“你只是念在琉球船民是我汉家后裔,故而相求,若是琉球船民非我汉人,与我们与血缘之亲,难道这三十八条的人命你就见死不救了吗?“

林延潮顿时愣住心道,好你个朱翊钧,你敢耍老子。

林延潮抬起头,但见小皇帝眼中隐隐有几分顽皮的笑意。

林延潮只能硬着头皮上前道:“陛下,微臣知错。“

方才为林延潮捏把汗的陈思育等人都是松了口气,反而笑了笑,这小子真有运道,天子竟如此眷顾你,竟主动替你开脱。

小皇帝却仍是板着脸道:“朕居中而抚驭万国,如天地之大无不覆载,远人来朝,无论远近,邦国大小,富穷,皆一视同仁。“.

“陛下英明啊!“

一众番邦的使臣都是向小皇帝叩拜。(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