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深夜密谋(2 / 2)

撼唐 一包黄果树 1819 字 23小时前

渊盖苏文身子一震,他忽然觉得眼前的小径突然变得开阔起来。在一瞬间,他想起了回到高句丽之后,他的确与自家兄弟争斗不休,为了避免两人的争斗,父亲不得不让他外出镇守平壤,以避免两兄弟的争斗。

渊盖苏文想到这里,心中震惊的同时又有着愧疚,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可是往往简单的问题,却因为很多私心给掩盖了。弟弟固然是要杀他不假,可是如今他的敌人是谁?不是他的兄弟渊净土,而是那个让他受尽了侮辱的杨侑。

渊太祚又道:“苏文,我知道你的心思,可是不管怎样,你和净土是兄弟,这是不可改变的事情。父亲希望在百年之后,仍然能看见你们互相扶持,将渊家不断壮大。”

“所有的仇恨算得了什么?难道没有彼此的亲情来的可靠吗?”渊太祚缓缓的说着,希望大儿子能放下心中的仇恨。

渊盖苏文想了想,点点头,道:“父亲,我明白了。我在这里发誓,不会对二弟有任何的伤害行为。”

“嗯,这样我就放心了。苏文,你是未来莫离支的继承人,心胸自然要宽广,至于净土那边,等他凯旋归来,我会亲自找他淡淡,化解你们兄弟之间的怨恨。我,可不想死不瞑目啊!”渊太祚轻轻叹息。

“父亲,你就放心吧!为了渊氏家族,为了高句丽,我一定谨记父亲的教诲!”听到能继承莫离支大位,渊盖苏文的心情变得十分愉快。

同时,隋军大营内,杨侑的主帐内,灯火通明。杨侑与杜如晦、沈光、侯君集等心腹正在商议事情。

“按照计划,朕明日就要率领最后一批士兵南下,朕想,渊太祚那只老狐狸的心里一定十分焦急。”杨侑说道。

沈光道:“陛下,如今大军兵力足够,为何不一举攻城?”

杜如晦捋着胡须,笑道:“国内城是高句丽三个都城之一,城池坚固,粮食充足,而且高句丽人擅长守城,陛下不愿意强攻,是为了减少伤亡罢了。”

杨侑颔首,道:“虽然朕对国内城志在必得,可是若是真要攻城,但需要十日之久,这其中包括器械的调配、土山的建造等等,花费时间不少。当然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朕的粮食的确有所不足。”

“虽然在村寨里搜到不少粮食,可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济于事。救回来的士兵大多面黄肌瘦,而且恐怕还有暗疾在身,至少需要半年的调养,才能恢复健康。朕不想让他们攻城,是不想刚刚被救回来,就丧命国内城下。”

“朕已经做出决定,让他们分批镇守平壤、国内城乃至于辽东城等地,一来可以就地取长白山人参滋养身体,而来可以替朕守卫高句丽旧地,以免为他人做嫁衣。等到朕下一步的战略完成,再带他们回到中原。”

杨侑的这一番话说出来,几名将领包括张靖都不由点头。其中破格被杨侑允许参加会议的张靖更是拜倒在地,口中道:“多谢陛下垂怜!”

“张爱卿,你先起来。你出身于关拢,是张将军的亲人,朕对你的忠心并不怀疑。若是打下国内城,你就替朕守卫国内城,抵抗北方契丹、靺鞨人的进攻。”杨侑看着他,满怀希望。

张靖一愣,想不到陛下对他如此信任,更是委以重任,他一抱拳,道:“陛下恩重,微臣也不多说,自当为陛下竭尽全力,人在城在,人亡城亡!”

杨侑略略沉吟,他知道张靖的决心,可是却不想看到张靖身死。历史上高句丽被灭之后,重建高句丽的思潮风起云涌,前些日子那个叫做乞乞仲象的小男孩就是代表人物之一。不过,时过境迁,高句丽看样子要提前灭亡,乞乞仲象还小,自然翻不起什么大浪。

不过,没有乞乞仲象,却不代表没有更多的“乞乞仲象”,在所谓的民族思潮前,还是会有很多人前赴后继。杨侑站起身来,在大帐内踱步,他思考了片刻,道:“杜爱卿,你认为在高句丽,实行汉化之策,有没有用?”

杜如晦一愣,陛下原本是要杀光高句丽人,尽管他知道,这或许是陛下的愤怒之言,但这代表着陛下的态度,更何况陛下对异族一向没有好脸色,恨不得杀之而后快,因此,对于陛下的转变,杜如晦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陛下,高句丽立国在六百年以上,虽然有自己的文化风格,但受到汉化颇深,上层之人大多懂汉语。微臣认为,若是在高句丽实行汉化之策,是可行的。”

“可是,高句丽与巴蜀,又或者是陇西等地不同,它的建国时间特别长,而巴蜀、陇西等地,在慢慢长河之中,虽然有势力存在,但时间并不长,不足以在百姓的心里,有着根深蒂固的形象。所以,微臣认为在高句丽汉化,虽然看似容易,可是遇见的阻力却是非常大的。”

侯君集听完杜如晦的话,愣了半响,他有些弄不明白,为何说容易,却有特别大?

杨侑咳嗽了一声,杜如晦这话有点万金油了,几乎等于没有说的样子。他只是在点明一个事实,高句丽汉化的群众基础非常好,可是推行汉化看起来容易,但要他们抛弃了高句丽,却十分困难。

而这,恰恰是杨侑需要做的,不然汉化,根本没有任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