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节(1 / 2)

天行有常 长恨歌行 3554 字 1个月前

……

这道包含了诸多与军事、军功有关的圣旨在宝庆二年的年中下达,不过其中天子和政事堂中的一群大佬们扯皮的时间,却远远的早于宝庆二年,这还是在政事堂中的几位宰相都是天子下诏提拔的前提下,此旨被后世称为“丙戌之诏”,又称“宝庆中诏”,被认为是“端平新政”的发端。

年号一般随着国内外大事有所变动,只要皇帝想改,一年都能换上好几个年号,不过虽然大宋的年号一向使用的时限不像明清那么长,但使用时间也没有短到那种地步,一般都是几年一换。

自继位之初说的给先帝守孝三年的时间已经到了,对大宋皇家的子嗣延续一直很关心的大臣们迫不及待地想要让官家的后宫进人,虽然大宋的士大夫们更乐意让女儿与新科进士在一起,好提升家族实力,和帝室的联姻一般都是武将家族的专利,但是如果有准信的话,一些已经衰弱的家族也不介意让自家的女孩进入官家的后宫。

虽然是略指,但是据已经了解完了理宗生平的赵昀所知,很快,抗金名将贾涉——虽然都叫贾涉,但是这位未来有个女儿是贾贵妃、有个儿子是权臣兼宰相的大臣,和某名著里的同名人物根本不是一个风格——的女儿将会作为皇后的备选人选之一入宫,不过既然都知道这位备受宠爱、容貌过人的贾氏最后只是被封了个贵妃,就知道最后当上皇后的人不是她了。

理宗的皇后姓谢,祖父也曾经是大宋的宰相,不过史弥远独相这么多年,她的祖父最后也不是功成身退,家道自然有所中落。

即使是这样,理宗谢皇后最初以一个普通的宫妃候选的身份入宫的时候,还受到了其伯父的阻拦以及鄙夷,还是家中其他人一道把她送到皇宫去的。

对于自己的皇后,赵昀是没有什么好关注的地方的,子嗣问题的话,他定的小目标是追上周文王——是传闻中文王百子的那位——生上一百个孩子,儿子女儿不论。

所以在看到容貌绝伦的贾氏的时候,他没有感觉,看到出身于宰相之家,在大宋的历代皇后的出身中已经算是不错——是的,大宋的皇后有那种因为太贫寒日子过不下去,只能和前夫离婚再嫁,并且将前夫认作自己的兄长对其进行资助的,也有出身于武将勋贵世家的,出身于文臣宰相家,家境如何不算,家族地位已经可以说是相当高了——的谢氏的时候,他还是没有感觉。

嘛,倒不如说,在这个时代,他对个人欲望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的,反而对治国理政比较感兴趣。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安抚文官,将宰相之孙女谢氏定为皇后,而对武将之女也不能怠慢,像历史上的理宗一样在后宫赐予高位,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对后宫的认定,赵昀纠结的时间还没有更改、选定年号的时间长。

三年守孝快要到了,本身也不是很喜欢宝庆这个年号的赵昀自然要更改这个原本是史弥远为他选定的年号,绍定之类的年号他不想用,原本想用“昭武”、“兴武”之类带“武”字的年号,彰显他的决心和魄力的,但是纵观整个宋朝,在年号中光明正大地带武的并不多,宋朝的年号更有许多是前人年号——当然,这里的前人也是限定在宋朝皇帝的范围内——的结合,如果赵昀直接使用“昭武”年号的话,可能会让在他下达了“丙戌之诏”后原本就神经紧迫的文人士大夫们精神更加紧张,赵昀遗憾地放弃了喜爱的、心里已经决定要使用的“昭武”年号,不过只是推后一段时间,转而选定了“端平”年号。

宝庆二年的下半年,铁木真征西夏的死讯传来的时候,大宋内部正因为年初的与蒙古和议以及之后的丙戌之诏经历着一场动荡。

作为一个并不算黑心的皇帝,赵昀在私下里,还是派人向西夏伸出了援手的。

被迫成为军火贩子的暗卫们:官家,把西夏当成大宋的火器成品研发试验基地,收集对战情况及资料,并且暗地里从那里偷渡马匹之类的物资回来的事情你要不要说得这么冠冕堂皇啊!

毫无愧疚之心的赵昀:物尽其用,其实也就是这么回事嘛!

虽然火器的使用有让蒙古对新式火器起戒心的危险,但是先不说大宋的火器还在研发制作当中,并且因为赵昀这个开挂的人存在,技术日新月异地在精进,只说赵昀派人人为弄出来的鼠疫,就足以让蒙古族的人吃一次大苦头了。

在成吉思汗死前,西夏的伤亡就十分惨重,更不用说铁木真就是死在这个地方。

窝阔台作为指定的继承人自然需要为父报仇以服众,而拖雷作为支持者甚众、又终于继承了父亲大部分势力的幼子,当然也需要有一个煊赫的战功来证明自己。

然而不管怎么样,倒霉的都会是西夏的人。

到最后,西夏顽强抵抗的就只有几座城池而已,剩余的都已经被敌人所攻陷。

赵昀看着地图上西夏剩余的地盘上,中兴府的所在,西夏剩余没被蒙军尽数屠灭的也就几座城池而已,后来此地被改为宁夏路,也不知是蒙古人是终于对自己手中的亡灵有所认知了还是如何。

历史上的中兴府是西夏坚持到最后的地盘之一,而这一世,由于铁木真提早一年去世,蒙军自然尚未攻到此地,不过他们恐怕也攻不到了。

蒙古与西夏战场爆发可怖瘟疫,并且通过西夏、蒙古、金国的频繁攻伐,传染到了这几国内部,乃至于西域之地。

认为大华夏人民还是很讲卫生,虽然蒙古和西夏人可能会中招,但是金国的汉人应该能幸免的赵昀:等会儿,这剧本和我想的不一样啊!

一般情况下,避开被污染的水源之类,并尽量饮用烧过的水,这是比较卫生的事情,有条件的人也会这么做,但是谁也不知道水源什么时候就会被污染。

而且不管怎么说,这也是瘟疫的一种。

只看鼠疫在历史上造成最大影响的那次就知道了,虽然是起源于蒙古和敌国的战场——同时还得到了黑死病这个名称——但是后来也急速地在欧洲各国传播,足以说明它的传播速度之快,令人防不胜防。

在没有提前进行预防的情况下,这本来就是难以预防的,传播到金国也没什么不可能的,只能说这一点上,认为这是黑死病与外国人的生活习惯有极大关系的赵昀是失算了。

不过即使是金人,在知道有可能是瘟疫的时候,都会积极的采取防治措施,所以说赵昀还不需要担心那边的人口伤亡。

除了这一点之外,他人为在蒙古与西夏战场制造鼠疫的行为可以说获得了大成功,短短一段时间,蒙古军的战力十去其三,并且还在持续扩大——而这仅仅是赵昀作为宋朝这个敌国皇帝所知晓的数目。

现如今,蒙古军中除了那些死撑着想要为先汗成吉思汗报仇的人外,还出现了另一种声音,他们认为先汗的暴毙已经是长生天的示警,再加上如今的鼠疫,正是祖先对他们攻打西夏的阻拦。

然而成吉思汗的兄弟与儿孙们,怀揣着要将青天所在之处,尽数变成蒙古人之牧场的野望,兼之不愿放过西夏这个害死先汗的罪魁,他们皆不愿因为这莫名其妙的所谓警示而收手退兵。

而这正是赵昀最希望看到的情况。

作者有话要说:  本来想两章码完的,结果发现自己废话太多orz

第165章 西征

端平元年的时候,西夏与蒙古的战争突兀地结束了。

蒙古人的战力十失其六, 但是无可否认的是, 西夏人的损失要比蒙古人的大得多。

大概是将鼠疫的原因归咎于了西夏,终于破开了许多西夏城门的蒙古人首先做的就是屠城, 然后将整座城池都毁灭得干干净净, 让人不得不感慨暴殄天物。

在记忆中, 对蒙古人在中原之地做出的恶行极为反感和厌恶的赵昀, 对蒙古人覆灭西夏, 也就是党项这个民族的行为,却是极为冷漠的。

虽然和蒙古人不同, 但是党项族也不是汉族,而因为蒙古几乎灭绝了这个民族,后世的华夏族的血统里, 也没有这个族群的存在,也就是说, 虽然和华夏离得近, 但是西夏党项和其他的异族, 以及西方的那些国家并没有什么区别, 赵昀对他们是无感的。

说他无情也好, 说他冷血也罢, 总之,对西夏没有特别情感的赵昀一边让人将西夏作为前车之鉴在民间和朝堂广为宣传,调动他们“守我河山”的情绪,一边却对他们的死亡无动于衷。

或者说, 能让西夏人成为警醒华夏子民的素材,赵昀很是欣慰。

中华古代便常有瘟疫,人们也得出了一套防治的手段,鼠疫是在蒙古与西夏所在地最先爆发的,就算之后传到了金国,离大宋境内还很远,而金国国内,已经启动了瘟疫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对已经确认的地区进行封锁处理,而没被确认的邻近区域也排查得很是严格,所以说,基本上可以排除在国内大肆传染的可能性。

再怎么恐怖,鼠疫也只是瘟疫的一种而已,比起被鼠疫的恐怖支配了不知道多少年、死了多少人的欧洲来说,文明程度要先进不知道多少的华夏自然是有更多的应对方法的。

不过这套理论不适用于蒙古人。

他们所需要的,大概也只是牧场而已,重要的城市繁华程度不亚于大宋和金国的西夏,就这么被蒙古人变成了一片废墟,而蒙古人丝毫不感到惋惜。

虽然让青天之下尽皆变成蒙古之牧场这种宣言听起来在中二的同时不失霸气,但是在赵昀看来,蒙古人这样的宣言还是相当的写实的,他们说的所谓牧场,不是虚指,而是真的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