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官不敢……”
明镐应允了一声,离开了寇季的帐篷。
明镐刚走,高处恭晃晃悠悠的进了帐篷,见到了寇季也不客气,果断开口问道:“保德兵事如何?”
寇季从桌上拿起了刘亨派人送来的文书,递给了高处恭,在高处恭审阅文书的时候,寇季沉声道:“保德八成要丢……刘亨带人到了保德的时候,保德城已经被辽军围困的水泄不通。辽军人数有五万之多,皆是辽国的精锐。刘亨带人冲了三阵,也没有冲破辽军的封锁。
更关键的是,保德城内的清山军,并没有在此期间派人出来接应。”
高处恭一听,立马听出了问题的关键,他盯着寇季沉声道:“清山军恐怕损伤不少,无力派遣兵马接应刘亨。”
寇季点点头,声音沉重的道:“清山军是清边军和火山军两军整合而成。清边军以前只是一支杂军,是朝廷发配罪囚的地方,人数一直维持两万左右。朝廷在清查清边军的时候,发现清边军足足被吃了一万两千人的兵额,清边军实际上只有不到八千人。
其中还有不少垂垂老矣的老卒。
朝廷整合清边军的时候,将其中的老卒抽调到了东平路、西平路两地担任小吏、衙役,清边军在整合以后,剩下了不到五千人。
火山军的情况和清边军大同小异。
自从杨将军故去以后,火山军就从代县调到了保德以北,沦为了一支杂军,中间被侵吞了不少兵额。
虽说在整合以后,还有一万两千人的人马,但是战斗力还不如只有五千人的清边军。
两军整合为清山军,合计兵力是一万七千人。
一万七千人,顶着五万辽军的猛攻,顶了足足十数日
已经到了极限。”
寇季还有一点没说,那就是军备的问题。
清山军作为厢军,军备比起禁军,差的那不是一星半点。
朝廷在整合他们之前,他们的情况和保塞军差不多,一个个皆穿的是薄衣烂衫,手里抡的是被磨的小了一圈的佩刀。
朝廷整合了他们之后,给他们重新配备了铁甲、皮甲、兵刃。
但铁甲的数量不多,仅有一部分的将校才能使用。
大部分的将士,穿戴的皆是皮甲。
其他军备方面,朝廷也给他们配备了一些。
比如弓、弩。
但数量并不多,且没有禁军才能掌控的床弩、重弩等物。
跟他们对敌的辽兵就不同,那些辽兵皆是在战场上撕杀了多年的悍卒,手里拿的军械,虽然比大宋禁军差了一些,但是比起清山军,却强了不止一星半点。
双方实力可以说是十分悬殊。
清山军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拖住辽兵十数日,不付出大的代价,肯定不行。
高处恭抿了抿嘴,没有说话。
清山军在整合之前,兵额方面会出现如此大的空缺,跟武勋们脱离不了关系。
他身为武勋之一,自然不好评价此事。
毕竟,高家也没少吃兵额、喝兵血。
寇季见高处恭没有开口,就继续说道:“此次辽人能被即使拖住,全赖麟州城内的守军和清山军奋勇杀敌,为我等争取了时间。
稍后我会上书给朝廷,让朝廷厚赐麟州城守军和清山军。”
清山军八成会步麟州城守军的后尘,他们的功劳,寇季若是不盯着,那就没人帮他们盯了。
寇季可不希望他们流血又流泪。
高处恭似乎不愿意跟寇季谈论清山军的事情,似乎是害怕寇季拿此事数落他,数落武勋,让他脸上无光,所以他果断转移了话题。
“保德一旦被攻破,辽人很有可能就会出现在屈野川畔。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我们得早做准备才行。刚才我陪着王凯巡视了一下周遭的地形,发现又几处地方很适合立寨……”
高处恭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寇季给打断了,寇季盯着他道:“你是不是想说,若是在那几处地方立寨,就可以以少量的兵马,牵制辽人大量的兵力?”
高处恭一愣,盯着寇季一脸意外的道:“你看出来了?”
不等寇季开口,高处恭又吧嗒着嘴,称奇道:“我以为你对兵事一窍不通,没想到你居然懂一些兵事,眼光还十分毒辣。”
寇季翻了个白眼,道:“我都没出去巡视,怎么可能看出问题?看出问题的是明镐。我已经派遣他带人去立寨了。”
高处恭更加意外了,但是却没有开口夸赞明镐。
为何?
因为朝廷的制度。
但凡是能得到武将认可的文臣,朝廷一定会重用,并且重用在兵事上。
有些人是真有才,有些人则是纸上谈兵,只会夸夸其谈。
高处恭不知道明镐是不是真的有本事,所以不会冒然评价他。
高处恭沉吟了一下,“我回头去他立寨的地方转转,看看他是不是真的会立寨。”
高处恭对明镐这个文官不放心。
寇季没有多说什么,沉吟道:“屈野川会不会掀起战事,就看无定河和橫山谷道口那边的战事结果了。”
高处恭撇撇嘴,道:“他们数万兵马,提前埋伏在谷道口,还有火炮助阵,如果拿不下辽人的一支偏师,那就应该全部斩首。
你现在要做的是,尽快的向屈野川调动兵马,用于抵御辽人的大军。”
寇季瞥了高处恭一眼,道:“我已经去信给杨家老太君了,相信不久以后,留守在府州的折家军,以及其他地方的折家军,都会赶过来。”
高处恭沉声道:“你还得派人盯着才行,避免他们中间有人在行军途中耽误了时辰,延误了战机。”
如今折家所居的西北地,能调动的厢军,已经全部被寇季调动上了。
除了尚在巡视的晋宁军以外,只剩下留守在府州的折家军没有加入到战场中。
折家军是即将抵御辽人大军的主力,所以不容有失。
寇季道:“此事不需要你提醒,我已经派人去盯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