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府试开考,酒中真言(1 / 2)

斩邪 南朝陈 2043 字 17天前

(今天从省作协回家,开始加速更新,求支持!)

关一扇窗,将窗外的喧嚣热闹关掉;执一支笔,执起此生锦绣前程。

陈三郎温习功课,认真而投入。

这种状态一直坚持到府试开考。

天蒙蒙亮,一骨碌起床,洗漱完毕。华叔忙前忙后张罗着,把些琐碎事务办妥。

将所有必需品都装在考篮内,提着,两人离开客栈,赶往试院。

试院外早已人头涌涌,都是前来考试的读书人和送考的家属仆人等。府试是童子试的第二关,无论规格还是规则,都有所提升。但总体而言,和真正的乡试相比,还是宽松许多。

至于具体要求,和陈三郎记忆中的场景有所出入。也难怪,时空不同了,许多东西不可能一模一样。

“道远学长早上好。”

何维扬走过来问候道。

“早。”

陈三郎微笑回礼。

顿一顿,何维扬终是开口,压低了声音:“道远学长,其实你何必得罪秦前辈?他可是南阳书院的廪生,很多人都要给他面子的。再说,他还是咱们的保人呢。”

何维扬本不想与陈三郎走近,更不用说当面提出忠告。但刚才见着陈三郎,不由想起遭遇水贼差点死于非命的事故来。没有陈三郎,也许他早被丢进泾江里喂鱼了。

可以说,这是一次救命的交情。

何维扬觉得应该提醒一下陈三郎,这样才心安。

陈三郎晒然道:“我也想给他面子,可他不要。那我总不能作践自己的面子,贴给人去玩弄——面子不值钱,但对我来说,很重要。重要得就像身上这件衣服,我穿着,就是个体面的人。如果逆来顺受地让人撕烂,玷污,剥光,那我还算是个人吗?”

一番论调,让何维扬听得一愣一愣的,但毕竟听明白了——陈三郎言下之意,是说他是个有骨气的人。

读书人,谁没有骨气?不过这骨气也得看多少,分状况,随机应变地低低头,弯弯腰,又算得什么,至刚易折。

但话说到这个份上,何维扬只得叹一口气,不再吭声。

一刻钟后,秦羽书阴沉着脸来到——作为保人,童子试三关他都必须到场确认,除非他担保的对象没有考过。

见着陈三郎,秦羽书恨不得当场要向官吏控告:陈三郎目无尊长,忘恩负义,应该剥夺他的考试资格。

只是这样一来,固然陈三郎要接受调查,考不了试,他秦羽书也有麻烦。

所谓担保,一旦出了问题,保人也要受牵连的。

秦羽书在南阳书院正春风得意,很受教授青睐,今年入秋即可参加乡试。关键时刻,他可不愿意让陈三郎这一粒老鼠屎坏了事。而且这厮所作所为,相当有分寸,诉讼的话,就是一场扯皮官司,闹得大了,绝非好事。

罢了,且忍他一忍,反正也扑腾不了多久。好运终有时,不信陈三郎能考过府试。

时辰到,一众考生开始排队检验进场。

举行府试的试院,明净阔落,环境安静。考舍一间间的,节次鳞比,分得很清楚。

不用多久,陈三郎找到了自己的考舍,坐下来,摆好东西。

经历了县试,克服了悚场之疾,现在的他,心态平和而宁静,静静等待开考。

其他考生也大都如此,有些局促不安的,便从考篮内拿出水来,小口抿着,藉此平复情绪。

约莫半个时辰后,正式开考。有小吏举着考题来回走动,确保每个考生都能看到,看清楚。

在座的考生,个个考试经验丰富,很是老道,见着考题,不急下笔,而是慢慢思考琢磨起来。

记住考题,陈三郎开始磨墨,一会之后,有了腹稿,就提笔写。

府试主持者为南阳府知府大人,苏姓,名“铭”,字“冠成”,二甲进士出身。他年近五十,身材挺拔,留着标准的三缕长须,清雅而有威。

知府是从四品的官,官气养神,态势自生。

苏知府端坐在主位上,目光威严,扫视着整个考场。下面有两名陪同监考官员,间或离开座位,在考舍廊道走动,以示视察。

时间在一片紧张而有致的氛围过去,过了中午,陆续有人交卷。有胆大自信的,当场便请求知府大人面试——这和县试同理,但有规矩,最先交卷的前五人才有这个资格,后面的,就没有了。

面试内容不定,看知府大人的心情,或出对子,或考诗词,也有可能直接让背诵一篇圣贤文章。只要过关了,当场录取,便是童生身份,区别于白丁。

这一场府试,陈三郎做得慢,交卷的时候,已是二十名开外,失去了面试的资格。他倒不在乎,当场面试,有利有弊,而且录取主要还得凭借文章本身的水平。

交了卷,出到试院外,看天色,已是夕阳西沉。

他伸手揉了揉太阳穴,感到一股疲倦。

华叔等在外面,赶紧迎上来:“少爷,成了。”

“成”是兆头吉利话,不说“出场了”,因为“出场”之语不讨喜。

陈三郎点点头。

“现在回客栈?”

陈三郎“嗯”了声:“回去吧。”

考试做文章,不仅仅是脑力活,提笔写字,也相当耗费体力。他的身子骨偏弱,一场试考下来,颇为疲累。如果日后乡试,还是这般状况,没有改善的话,真是吃不消。乡试不同童子试,那是正式严格的科举大考,足足要考三场,每场考三天,加起来就是九天。